tuìsānshè

退徙三舍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

退徙三舍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舍:古时行军,一舍为三十里。
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
出处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变虚篇》:“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,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?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退让。

退徙三舍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犹“退避三舍”。见“退避三舍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退避三舍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据《左传・僖公二十三年》载,春秋时,晋献公宠爱骊姬,骊姬为了让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,设计害死了原来的太子申生,接著又怂恿晋献公派兵捉拿另外二个儿子重耳、夷吾,两人于是先后逃奔出国。后来晋献公过世,奚齐也被臣下所杀,这时逃亡国外的夷吾则回国继位为国君,即晋惠公。晋惠公害怕重耳会回国谋夺君位,于是派人暗杀重耳。此时重耳则是在国外继续著流亡的日子,其间经过许多国家,但大部分国家的君王对他都不怎么礼遇。最后到了楚国,楚庄王以酒宴盛情款待,并且问说:“将来你如果回到晋国当上国君,将要如何报答我呢?”重耳说:“奴仆和玉帛,楚国本来就有;珍禽异兽的羽毛皮革,则是楚国的特产。这些东西您多得是,我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回报您!”楚庄王说:“虽然如此,还是说说可以报答我的方式吧!”重耳于是回答说:“假使托您的福,让我得以回到晋国,万一将来晋、楚之间发生战争,双方军队相遇于中原,那我一定会要我的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,来报答您的恩惠。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您的谅解,楚军仍然继续进攻,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,和您相对抗了。”后来从言里的原文“辟君三舍”演变出“退避三舍”这句成语,用来比喻主动退让,不与人相争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变虚》:“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,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?”

退徙三舍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退

读音(tuì), 辶部,共9画

退 [ tuì ]

向后移动,与“”相对。~步。~路。~却。~让。倒~。

离开,辞去。~席。~伍。~职。~休。引~。

送还,不接受,撤销。~还。

脱落。~色。~毛。减~。

和柔的样子。~然。

迟缓,畏缩:“求也~”。

读音(xǐ), 彳部,共11画

徙 [ xǐ ]

迁移。~居(搬家)。迁~。流~。

古代称流放的刑罚。~边(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)。

读音(sān), 一部,共3画

三 [ sān ]

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”代)~维空间。~部曲。~国(中国朝代名)。

表示多次或多数。~思而行。~缄其口。

读音(shě,shè), 人部,共8画

舍 [ shě,shè ]

放弃,不要了。~己为人。~近求远。四~五入。

施舍。~粥。~药。

居住的房子。宿~。旅~。校~。

居住,休息。~于山麓。

谦辞,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。~弟。~侄。~亲。

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。退避三~(喻对人让步)。

姓。

退徙三舍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