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bànjiě

一知半解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

反义词 融会贯通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博古通今

一知半解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很贫乏的知识;很肤浅的理解。形容知道得不多;理解得不深。

出处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・诗辨》:“有分限之悟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否定句。

例子我也只得一知半解,不懂什么。(清・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八回)

正音”,读作“jiě”,不能读作“xiè”。

辨形”,不能写作“”。

歇后语 秀才谈兵 —— 一知半解

谜语(谜底:一知半解)

故事 宋朝诗人陈师道认为苏东坡的诗风格初学刘禹锡,后学李白。清朝时期的《诗醇》却有不同的观点:“洵乎独立千古,非一代一人之诗也: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,晚学李太白,毋乃一知半解。”

一知半解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形容一个人所知不全,了解不深。※#语或出宋・张栻〈寄周子充尚书〉。

【典源】

※#宋・张栻〈寄周子充尚书〉(据《张南轩先生文集・卷一・书》引)[1]

盖致知力行,此两者工夫互相发也。寻常与朋友讲论,愚意欲其据所知者而行之。行而思之,庶几所践之实,而思虑之开明,不然。贪高慕远,莫能有之,果何为哉?然有所谓知之至者,则其行自不能已,然须致知力行工夫既到,而后及此,如颜子是也。彼所谓欲罢不能者,知之至而自不能以已也。若学者以想象[2],或一知半解为知道,而日知之则无不能行,是妄而已。曾皙咏归之语,亦可谓见道体矣。而孟子犹以其行不掩为狂,而况下此者哉!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・诗辩》。

[2]臆度:音yì duò ,主观的揣测。

参考

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・诗辩》

论诗如论禅,汉魏晋与盛唐之诗,则第一义也。大历以还之诗,则小乘禅也,已落第二义矣。晚唐之诗,则声闻辟支果也。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,临济下也;学大历以还之诗者,曹洞下也。大抵禅道惟在妙悟,诗道亦在妙悟。且孟襄阳学力,下韩退之远甚,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,一味妙悟而已。惟悟,乃为当行,乃为本色。然悟有浅深,有分限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汉魏尚矣,不假悟也。谢灵运至盛唐诸公,透彻之悟也。他虽有悟者,皆非第一义也。我评之非僭也,辩之非妄也。天下有可废之人,无可废之言,诗道如是也。若以为不然,则是见诗之不广,参诗之不熟耳。

【典故】

对于“一知半解”一语的源头,有人以为来自于宋代大儒张栻的〈寄周子充尚书〉。张栻为宋代著名理学家之一,〈寄周子充尚书〉中有一段文字是讲述他即知即行、知行合一的理学观。他认为学者欲穷究真理,应同时注意到“致知”与“力行”两种工夫,将所知付诸行动,行动时又不断思虑以增所知,如此周而复始方能有持续的进步。但若为学时未求真知,光凭主观揣度,或不求甚解,又以其为所知并据之而行,那么所得的一切将会是虚妄不实的。张栻这段文字,不但强调了“致知”与“力行”的为学工夫,也阐明了求真知的必要性。而后人便以他文中的“一知半解”,用来形容一个人所知不全,了解不深。另外,在同一时代严羽所作的《沧浪诗话》中,亦见此语。《沧浪诗话》是本文学批评专著,以禅道论诗,主张诗贵妙悟。在〈诗辩〉一篇中便说:“禅道惟在妙悟,诗道亦在妙悟”,又说“悟有浅深,有分限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”,悟之浅深自然就影响诗的成就。而有人以为“一知半解”即源于此处的“一知半解之悟”,也是用来形容了解有限,不够深入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张栻〈寄周子充尚书〉:“若学者以想象臆度,或一知半解为知道,而日知之则无不能行,是妄而已。”(源)
  • 02.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・诗辨》:“然悟有浅深,有分限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  • 03.明・李贽《续焚书・卷一・与焦漪园太史》:“慈湖虽得象山简易直截之旨,意尚未满,复参究禅林诸书,盖真知生死事大,不欲以一知半解自足已也。”
  • 04.《野叟曝言》第一一八回:“愚兄博览群书,熟闻母训,始得一知半解。”
  • 05.《唐宋诗醇・卷三三・眉山苏轼诗一》:“洵乎独立千古,非一代一人之诗也。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,晚学李太白,毋乃一知半解欤?”
  • 06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八回:“安老爷虽是满腹学问,向来对一知半解,无不虚心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人所知不全,了解不深。

类别用在“理解笼统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这事我一知半解,恕我无法向你说明。

我对网路购物一知半解,请您教教我吧!

一知半解的认知,会造成学习上更大的障碍。

有关这个问题,我仍在了解中,目前还是一知半解

这问题没那么单纯,他一知半解地说明只会让人更加糊涂。

这些题目都很难,尽管老师解说了半天,我还是一知半解

我希望对这个问题能再继续观察,一知半解并不能让我满意。

原来他是玉器方面的行家,我还以为他一知半解地乱盖而已。

我来山村已经一年多了,但是对于这村里的习俗,依然一知半解

我希望同学都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学精神,不要局限于一知半解

一知半解的翻译

折叠展开
  1. have half … baked knowledge
  2. 生(なま)かじり
  3. n'avoir que des connaissances superficielles(n'avoir qu'un vernis de)
  4. etwas nur halb wissen(etwas nur oberflǎchlich verstehen)
  5. мало знать(быть дилетантом)

一知半解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yī), 一部,共1画

一 [ yī ]

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”代)。

纯;专。专~。~心~意。

全;满。~生。~地水。

相同。~样。颜色不~。

另外的。蟋蟀~名促织。

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。算~算。试~试。

乃;竞。~至于此。

部分联成整体。统~。整齐划~。

或者。~胜~负。

初次。~见如故。

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
读音(zhī,zhì), 矢部,共8画

知 [ zhī,zhì ]

晓得,明了。~道。~名(著名)。~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~。~人善任。温故~新。~难而进。~情达理。

使知道。通~。~照。

学识,学问。~识,求~。无~。

主管。~县(旧时的县长)。~府。~州。~宾(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。亦称“知客”)。

彼此了解。相~。~音。~近。

彼此了解、交好的人。故~(老朋友)。

同“”,智慧。

读音(bàn), 十部,共5画

半 [ bàn ]

二分之一。~圆。~百(五十,多指岁数)。

不完全的。多~。~岛。~透明。~脱产。

在中间。~空。~路上。~夜。

喻很少。一星~点。

读音(jiě,jiè,xiè), 角部,共13画

解 [ jiě,jiè,xiè ]

剖开,分开。~剖。分~。瓦~。~体。

把束缚着、系着的东西打开。~开。~甲归田。~囊相助。

除去,除,废除,停止。~放(➊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;➋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)。~除。~饿。~乏。~惑。~疑。~围。~脱。~雇。~聘。~散。~毒。

溶化。溶~。~冻。

讲明白,分析说明。~释。~析。~说。劝~。~嘲。

懂,明白。理~。见~。

调和,处理。~决。和~。调( tiáo )~。排~。

高兴,开心。~颜而笑。

排泄。~手。

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。

演算方程式。~方程。

文体的一种,如韩愈《进学解》。

发送。

押送财物或犯人。押~。起~。~差( chāi )。~回北京。

古同“”,松弛,懈怠。

古同“”,邂逅。

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,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。卖~的。跑马卖~。

〔~湖〕湖名,在中国山西省。

姓。

一知半解成语组词

折叠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