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ùndàozhěchāngzhěwáng

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

繁体 順道者昌,逆德者亡

感情 中性

近义词

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的意思

折叠展开

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,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。同“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”。

出处晋・司马彪《战略》:“古人有言‘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’。”
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处世等。

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的详细解释

折叠展开

【释义】

顺从道德的必然昌盛,违逆道德的必趋灭亡。《三国志・卷十三・魏书・钟繇传・裴松之・注引司马彪战略曰》:“古人有言『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』。”亦作“顺德者昌,逆德者亡”。

顺道者昌,逆德者亡字义分解

折叠展开

读音(shùn), 页部,共9画

顺 [ shùn ]

趋向同一个方向,与“”相对。~风。~水。~境。~水推舟。~风使舵。

沿,循。~城街。~理成章。~藤摸瓜。

依次往后。~序。~次。

随,趁便。~便。~势。~手牵羊。

整理。理~。~修(整理修治)。

服从,不违背。~从。~应。孝~。温~。

适合,不别扭。~适。~情。~眼。~差( chā )。

姓。

读音(dào), 辶部,共12画

道 [ dào ]

路,方向,途径。~路。铁~。志同~合。

指法则、规律。~理。~德。~义。得~多助,失~寡助。

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。~学。传~。修~。

方法,办法,技术。门~。医~。

指“道家”(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)

指“道教”(中国主要宗教之一,创立于东汉)~观( guàn )。~士。~姑。~行( háng )(僧道修行的功夫,喻技能和本领)。

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。会~门。一贯~。

说,讲。~白。常言~。能说会~。

用语言表示情意。~喜。~歉。~谢。

线条。铅笔~儿。

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“”。

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

量词。一~大河。两~门。上三~漆。

计量单位,“忽米”的通称。

读音(zhě), 耂部,共8画

者 [ zhě ]

用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词组后,并与其相结合,指人、指事、指物、指时等。读~。作~。二~必居其一。来~。

助词,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。陈胜~,阳城人也。

这,此(多用在古诗词曲中)~个。~回。~番。~边走。

读音(chāng), 日部,共8画

昌 [ chāng ]

兴盛。~盛( shèng )。~乐( lè )(兴盛康乐)。~明(兴盛发达)。~隆。

善,正当。~言(美言,正当的话)。~言无忌(直言无隐)。

同“”,菖蒲。

同“”,凶猛。

姓。

读音(nì), 辶部,共9画

逆 [ nì ]

方向相反,与“”相对。~流。~行。~风。~转( zhuǎn )(局势恶化)。莫~之交。

抵触,不顺从。忤~。忠言~耳。

背叛,背叛者或背叛者的。叛~。~产。

迎接。~旅(旅店)。

预先。~料(预料)。

读音(dé), 彳部,共15画

德 [ dé ]

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,品行,品质。美~。品~。公~。~行。道~。~性。~育(以一定的社会要求,进行思想的、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)。~才兼备。度~量力。~高望重。

心意,信念。一心一~。

恩惠。~施。~泽(德化和恩惠)。~惠。感恩戴~。

姓。

读音(wáng,wú), 亠部,共3画

亡 [ wáng,wú ]

逃。逃~。流~。

失去。~佚。~羊补牢。

死。伤~。死~。

灭。灭~。~国奴。救~。兴~。

古同“”,没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