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: 餓殍遍野
感情 贬义
近义词:
反义词: 民康物阜、人寿年丰、
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 复制
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含贬义。
例子: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,饿殍遍野。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
正音:“殍”,读作“piǎo”,不能读作“fú”;“遍”,读作“biàn”,不能读作“piàn”。
辨形:“殍”,不能写作“浮”。
饿 [ è ]
①肚子空,想吃东西,与“饱”相对。例如我不~,你吃吧!饥~。~殍(饿死的人)。
②使受饿。例如注意别~坏了。
殍 [ piǎo ]
◎饿死,饿死的人。例如饿~遍野。
遍 [ biàn ]
①全面,到处。例如~历(周游)。~布。~及。~野。普~。
②量词,次,回。例如看了三~。
野 [ yě ]
①郊外,村外。例如~外。~景。~游。~趣。~餐。~战。四~。郊~。
②界限,范围。例如分~。视~。
③指不当政的地位,与“朝( cháo )”相对。例如朝~。下~。在~。~史。
④不讲情理,没有礼貌。例如~蛮。粗~。
⑤巨大而非分的欲望。例如~心。
⑥不受约束。例如心玩儿~了。
⑦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(动物或植物)例如~生。~兽。~味。~花。~菜。
饿殍遍野,常用汉语成语,读音是([!--pinyin--] 朗读)。ABCD式组合,主谓式结构,饿殍遍野意思是: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