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āo guān

萧关

拼音
xiāo guān
注音
ㄒㄧㄠ ㄍㄨㄢ
繁体
蕭關

萧关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萧关xiāo guān

1.古关名。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,为自关中通向塞北交通要冲

2.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,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。

3.古县名。唐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置。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。至德后地入吐蕃,大中间收复,置武州治此,旋废。

4.古县名。唐中和四年(公元884年)侨置于潘原县(今甘肃省平凉市东),仍为武州治所。五代周显德中废。

网络解释

萧关

萧关,在今宁夏固原东南。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,为其西北屏障。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渭河、泾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。渭河方向山势险峻,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。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。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,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

关中西北方向的威胁主要来自陇西河西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。秦汉时期主要是匈奴,隋唐时期主要是突厥、吐蕃,北宋时主要是西夏党项。萧关为关中抗击西北游牧民族进犯前哨汉文帝十四年(公元前166年),匈奴曾入萧关,袭扰北地等郡,致使关中震动汉武帝时,国力增强重视北边国防。汉武帝曾两次出萧关,巡视西北边境,耀兵塞上威慑匈奴。自北朝后期起,突厥称雄塞外中原政权频受其扰。唐武则天时,曾任魏元忠为萧关大总管,统重兵镇守萧关,以备突厥。北宋时,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称雄西北。在宋夏之间近百年对抗中,萧关一带双方对峙前沿

萧关的字义分解

  • 拼音xiāo 部首总笔画11

    萧 [ xiāo ] 即“艾蒿”。 冷落,没有生气的样子。~然。~瑟。~索。~飒。~森。~骚。~疏。~条。 〔~~〕①象声词,形容马叫声或风声,如“风~~兮易水寒”;②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,如“华发~~老遂良,一身萍挂海中央”。 〔~墙〕照壁,喻内部,如“祸起~~”。 姓,如南朝梁有萧统。 [更多解释]

  • 拼音guān 部首总笔画6

    关 [ guān ] 闭,合拢。~门。~闭。~张。~停并转( zhǎn )。 拘禁。~押。~禁。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。~口。~隘。~卡( qiǎ )。~塞( sài )。~津。嘉峪~。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。海~。~税。 重要的转折点,不易度过的时机。~节。难~。年~。 牵连,联属。~连。~联。~心。~涉。~乎。~注。~于。有~。 旧指发给或支领薪饷。~饷。 姓。 [更多解释]

萧关的分字组词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萧关的相关词语

【萧关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萧关的拼音是什么?萧关怎么读?

    萧关的拼音是:xiāo guān
    点击图标播放萧关的发音。

  2. 萧关是什么意思?

    萧关的意思是:①.古关名。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,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。②.指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,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。③.古县名。唐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置。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。至德后地入吐蕃,大中间收复,置武州治此,旋废。④.古县名。唐中和四年(公元884年)侨置于潘原县(今甘肃省平凉市东),仍为武州治所。五代周显德中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