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èng xiǎo píng

邓小平

拼音
dèng xiǎo píng
注音
ㄉㄥˋ ㄒㄧㄠˇ ㄆㄧㄥˊ
繁体
鄧小平
词性
名词

邓小平的意思

词语解释

邓小平dèng xiǎo píng

(1904-1997)马克思主义者,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、外交家,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。四川广安人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。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,先后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、第八军。由于拥护毛泽东代表的正确路线,被当时的“左”倾领导撤销职务。1934年参加长征次年出席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、一二九师政委,同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太行、太岳、冀南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、第二野战军政委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中共中央中原局、华东局第一书记,曾参加领导了挺进中原和淮海渡江战役建国后,任国务院总理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。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受到不公正批判打击失去一切职务。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。197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,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、解放军总参谋长,主持党、国家军队日常工作,并着手对“文化大革命”造成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。1976年再次遭到错误批判和诬陷,被撤销一切职务。1977年恢复原任党政军领导职务,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。1978年后任全国政协主席、中共中央军委主席、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,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错误,坚持科学认识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;他是邓小平理论>邓小平理论主要创立者,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“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”的基本路线,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、祖国统一、党的建设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,成功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。主要著作编为《邓小平文选》(共三卷)。

网络解释

邓小平 (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)

邓小平(1904~1997),四川广安人,1904年8月22日生,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。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,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,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,久经考验共产主义战士,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,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。

邓小平早年欧洲勤工俭学,归国后,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。从土地革命、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,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,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,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赫赫功勋,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

他所倡导的“改革开放”及“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,也影响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,曾两次当选《时代周刊》“年度风云人物”。

邓小平的字义分解

  • 拼音dèng 部首总笔画4

    邓 [ dèng ] 姓。 [更多解释]

  • 拼音xiǎo 部首总笔画3

    小 [ xiǎo ] 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”相对。~雨。矮~。短~精悍。 范围窄,程度浅,性质不重要。~事。~节。~题大作。~打~闹。 时间短。~坐。~住。 年幼小,排行最末。~孩。 谦辞。~弟。~可。~人(①谦称自己,指地位低;②指人格卑鄙的人;③指子女;④小孩儿)。 妾。~房。 [更多解释]

  • 拼音píng 部首总笔画5

    平 [ píng ] 不倾斜,无凹凸,像静止的水面一样。~地。~面。~原。 均等。~分。~行( xíng )。抱打不~。公~合理。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,不相上下。~列。~局。~辈。 安定、安静。~安。~服。 治理,镇压。~定。 抑止(怒气)他把气~了下去。 和好:“宋人及楚人~”。 一般的,普通的。~民。~庸。~价。~凡。 往常,一向。~生(a.从来;b.终身)。~素。 汉语四声之一。~声。~仄。 姓。 〔~假( jiǎ )名〕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。 古同“”,评议。 [更多解释]

邓小平的分字组词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邓小平的相关词语

【邓小平】的常见问题

  1. 邓小平的拼音是什么?邓小平怎么读?

    邓小平的拼音是:dèng xiǎo píng
    点击图标播放邓小平的发音。

  2. 邓小平是什么意思?

    邓小平的意思是:(1904-1997)马克思主义者,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,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。四川广安人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。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大革命失败后,先后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,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、第八军。由于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,被当时的“左”倾领导撤销职务。1934年参加长征,次年出席遵义会议。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、一二九师政委,同刘伯承共同领导创建了太行、太岳、冀南等抗日根据地。解放战争时期,任晋冀鲁豫野战军、中原野战军、第二野战军政委,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中共中央中原局、华东局第一书记,曾参加领导了挺进中原和淮海、渡江等战役。建国后,任国务院副总理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。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打击,失去一切职务。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。197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,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、解放军总参谋长,主持党、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,并着手对“文化大革命”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。1976年再次遭到错误批判和诬陷,被撤销一切职务。1977年恢复原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,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。1978年后任全国政协主席、中共中央军委主席、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,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,纠正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错误,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;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,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“一个中心、两个基本点”的基本路线,确立了党在经济、政治、外交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军事、祖国统一、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,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。主要著作编为《邓小平文选》(共三卷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