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国学网诗文共收录了41万首古诗文,涵盖了华夏文明的千年沧桑与深厚底蕴。这些诗文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中,闪烁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。
越裳来臣兮,万物斯睹的上一句是“浩浩其天兮,时旸时雨”。
天之聪兮,瞆瞆其音。天之明兮,窅窅其深。天之仁兮,实临下民。
文王在上兮,于穆不已。浩浩其天兮,时旸时雨。越裳来臣兮,万物斯睹。
广琴操十首 其四 越裳操。元代。朱右。 天之聪兮,瞆瞆其音。天之明兮,窅窅其深。天之仁兮,实临下民。文王在上兮,于穆不已。浩浩其天兮,时旸时雨。越裳来臣兮,万物斯睹。
朱右(1314年-1376年),字伯贤(一字序贤),自号邹阳子,临海章安(今属椒江区)人。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,元末从陈叔夏、林景和游,又受文法于李孝光。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,调萧山,擢主簿。至正二十年(1360年),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,转员外郎。至正二十一年(1361年),曾诣阙献河清颂,不遇而归。洪武三年(1370年),召修元史。洪武六年,修日历,除翰林院编修。洪武七年,又修洪武正韵。不久,迁晋府右长史。卒于明太祖洪武九年,卒年63岁。他博通经史。著有白云稿五卷,《四库总目》又有春秋类编、秦汉文衡、元史补遗等,并行于世。 ...
朱右。 朱右(1314年-1376年),字伯贤(一字序贤),自号邹阳子,临海章安(今属椒江区)人。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,元末从陈叔夏、林景和游,又受文法于李孝光。以荐授庆元路慈溪县儒学教谕,调萧山,擢主簿。至正二十年(1360年),授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,转员外郎。至正二十一年(1361年),曾诣阙献河清颂,不遇而归。洪武三年(1370年),召修元史。洪武六年,修日历,除翰林院编修。洪武七年,又修洪武正韵。不久,迁晋府右长史。卒于明太祖洪武九年,卒年63岁。他博通经史。著有白云稿五卷,《四库总目》又有春秋类编、秦汉文衡、元史补遗等,并行于世。
庭院飞花。南北朝。王猷。 庭院春回白昼迟,飞花片片逐游丝。相看莫向风前舞,留得馀香扑酒卮。
过故洛阳城。宋代。司马光。 四合连山缭绕青,三川滉漾素波明。春风不识兴亡意,草色年年满故城。
游金山寺见旧作有述同游者两谢君方子公张明教及童子二仲也。明代。袁宏道。 壁上苔痕字,回头十二年。方平犹眼底,江令是生前。童子来扶杖,山僧试煮泉。浪中惊准出,塔下古蛟眠。骇目洞心处,危滕峭石边。无栽慈竹地,有纵怒鹏天。一壁云皆碎,千沟瓦忽县。波涵万里月,石老六朝烟。杨子来歌吹,南徐阅井廛。萍飘建邺镇,豆许海门船。鲨鬣遮晴岛,珠胎射绿渊。云堂招贾客,盐豉供朝贤。夜火朝岚市,风枝水响禅。山中无印老,休举带因缘。
出资阳赴武冈道中二首 其二。明代。尹台。 屡回山谷阻,时复得幽村。路转松杉密,疃开芋秣繁。人烟通绝岭,草树豁高原。莫问桃花水,前溪亦武源。
冬夜检书得旧诗稿选录之。。刘因之。 清夜人无寐,寒檐月渐西。冻凝镫焰小,冷压柝声低。撰栗煨余火,翻书检旧题。数篇钞未了,邻舍已鸡啼。